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运营 > 正文

从盒马App的使用体验中,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线上产品策略

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,盒马的“猜你喜欢”至少包含了基于用户浏览行为的推荐(是否包含基于购买行为的推荐,尚未测试)。 不过,正如我们在之前有关个性化推荐的文章中分析过的那样,既然BAT等可以为推荐算法提供标准化服务,那么数据的质量将成为影响推荐结果准确性的首要因素。

我们之前对当地的蛋制品进行了无效的浏览。 此类用户行为数据应在建模前的预处理和清理中剔除。 显然盒马这里并没有对“脏数据”做任何处理,这会影响个性化推荐的效果。

(2)单品页面推荐未部署个性化算法

在盒马App中,我们在“大米”类别下选择了两种大米。 分别查看其TOP4 SKU的单品页推荐状态,如下图所示。

图6 “稻花香”(大米)品类TOP4单品推荐结果

图7 “泰国大米”品类TOP4单品推荐结果

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,盒马App各个单品页面的商品推荐非常相似。 没有部署针对单品“再看”或“再买”的推荐算法。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阿里巴巴的产品运营策略是只推广热门产品。 要么盒马用户的消费频率和深度都比较浅,即回头客较少,每次购买的产品也较少。 从而无法形成足够有效的产品关联规则。

如果用有限的推荐位来推广类似的产品,其结果必然是大多数其他产品得不到足够的曝光,为产品的马太效应埋下伏笔。

2、卖更多产品(二):盒马生鲜产品关键词搜索

作为解决“信息过载”的另一个有力工具,搜索引擎在基于内容的App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(就像个性化推荐一样,它们在App的功能中是一等公民)。 因为搜索是用户自发寻找信息的行为,是用户主动暴露内心偏好的表现,这样的数据具有很高的价值。 然而,盒马的搜索引擎似乎对用户发自内心的产品偏好并不感兴趣。 整个搜索界面主要围绕热门产品搜索进行引导,如下图所示。

图8 盒马关键字搜索界面

为了对比搜索的重要性,我们特意截取了一张今日头条的搜索界面图,如下图所示。

图9 今日头条关键词搜索界面

观察以上两个关键词搜索界面,虽然不属于同一行业,但一个是电商(新零售),一个是信息阅读。 不过,应该说,这两个行业其实并不喜欢商品(或信息)的马太效应。 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看,除非盒马的产品运营策略是有意为之(我只推热门产品,我就是喜欢让其他产品睡在仓库里),否则,就是犯了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。 。

3、盒马线上产品马太效应优化建议

一是注重数据清洗,提高用户数据质量。

其实对于阿里巴巴来说,建模前的数据清理应该不用多说。 阿里巴巴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有很多专家(淘宝在双11就使用了个性化推荐)。 但盒马App目前在数据清理方面的低级失误,或许恰恰表明,阿里巴巴在新领域拓展业务时,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。

其次,App搜索界面加强了对用户个性化产品偏好的引导。

在盒马App中,不乏展示热门产品的机会。 在搜索界面,如果所有产品继续向热销产品倾斜,那么最终产品的马太效应是毋庸置疑的。

根据用户的搜索关键词,生成与关键词相关的推荐。 这种个性化推荐的思路在“信息过载”最严重的信息阅读领域被证明是可行的(例如今日头条的成功)。 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电商领域SKU相对较多的“信息过载”,势必会很好地解决问题。

三、加强产品供应链管理

通过个性化推荐解决产品的马太效应。 在这个过程中,推荐的效果当然取决于发现用户行为的真实相关性。 但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先天条件。 盒马销售的众多海鲜产品中,对产品标准化的把控其实是比较薄弱的。 例如,产品的大小和新鲜度是用户最常见的抱怨。

如今,不少生鲜电商可以直接从蔬菜种植基地采购蔬菜。 然而,说到海鲜,电商能否尽快出海,从海上作业的渔船上采购海鲜产品呢? 而不是从二手经销商处购买。

十几年前,福建的鱼贩就可以直接开船出海,从海上的渔船上收购海鲜,然后要么直接冷冻在船舱里(经济价值不高或者不易养殖) ,或在小屋内养殖(经济价值高且易于饲养)。 然后当天运到岸上,进入各大市场和酒店出售。

上述过程中,一是直接向仍在海上的渔船进货。 二是当天返回岸上。 即使是容易养殖的海鲜(比如螃蟹、花蟹等),在船舱里多养一天,味道也会不一样(如果是在船舱里养,海鲜还是生活在海水里的) (但舱内海水里没有其他生物,海鲜完全靠消耗自己体内的营养,营养流失太多,味道自然就会下降)。

结尾。

原创文章来自中国统计网。 转载文章需获得授权。

0
0
收藏0

最新文章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