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络营销 > 正文

商业广告有什么特点

茅盾(1896年7月4日—1981年3月27日),原名沈德鸿,笔名茅盾、郎孙、玄朱、方弼、支敬、蒲牢、魏明、沉中方、沉明福等,字彦冰。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。 中国现代作家、文学批评家、文化活动家、社会活动家。

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颇为新奇的家庭,从小就接受了新式的教育。 考入北京大学预科,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。 从此,他走上了改革中国文学艺术的道路。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,中国革命文学艺术的奠基人之一。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子夜》、《春蚕》和文学评论《偶尔夜读》。 1981年3月14日,茅盾自知病重将无法挺身而出,遂捐赠稿费25万元设立茅盾文学奖,以鼓励当代优秀小说的创作。

1、《子夜》:原名《日落》,中国现代小说,字数约30万字。 茅盾于1931年10月动笔,1932年12月5日完成,共十九章。 部分章节分别发表在《小说月刊》、《文学月刊》上。 半个多世纪以来,《子夜》不仅在国内享有广泛的读者,还被翻译成英、德、俄、日等十几种语言,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。 小说以1930年5月、6月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,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,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。

2、《春蚕》:茅盾于1932年8月1日写了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,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的悲惨命运,展现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。 。

3、《偶尔夜读》:这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部重要作品。 茅盾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 同时,他的文学艺术思想的意义也不容低估。 《夜读书会》无疑是体现茅盾文学艺术观点的代表作。 作者以贯通古今的视野、全球视野、深厚的知识储备、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,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优秀文论家的非凡气度。 在《偶尔夜读》中,茅盾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更是深刻而深刻。

0
0
收藏0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