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业界动态 > 正文

为什么一些商业票据诉讼案件不再集中管辖?原因有三

最近,某大学、某光明、某幸福的现金流危机,催生了一个新名词:商业票据。 大家普遍反映是阴天有雾。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。

所谓商业汇票,全称商业承兑汇票,分为两种:一是普通商业汇票;二是商业承兑汇票。 另一种是带有保兑信的商业汇票。

1、普通商业客票

例如:A公司还需要向B公司采购一批价值1000万元的原材料,此时A公司没有足够的钱或者暂时不想向B公司支付这笔钱,所以向B公司开具商业承兑汇票。

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后,B公司可以拿着这张汇票去银行,银行将钱直接从A的账户转到B公司。

商业汇票唯一的好处就是,到期后,只要A账户里有钱,就可以直接拿到钱,不用死要钱。 当然,如果A的账户没钱了,银行就会退回账单,让B去A索要

商业票大致是这样的:

商业票好不好关键看抽屉。 如果抽屉是烟草、电力、石化等大型国企,或者是腾讯、阿里巴巴、头条等实力雄厚的民企,那么接受率也很高,不逊色于银城。 。

但如果是普通的商业承兑汇票,就不那么容易流通了。

2. 附有确认函的商业汇票

如果银行给予出票人授信额度,并为在授信额度内签发和承兑的商业汇票提供担保,那么商业汇票的流动性将大大提高。

例如:对于A公司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,如果银行承诺贴现(即B公司可以拿着A公司开出的商业汇票到银行换钱,当然还是会收取贴现费用)费),那么商业汇票的流动性和承兑速度也会大大提高。

由于商业汇票是基于房地产公司本身的商业信用而存在的,因此商业汇票的风险与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直接挂钩,而现金流又直接反映在商业汇票的成本上。

目前,一些现金流紧张的房企,部分商业票据年利率高达30%以上,远高于其他融资成本。

新城、金科、融创等大部分重点房企商业票据年利率为10%-20%。 对于杠杆率较低、债务风险较低的房地产企业,如华润置地,其商业票据年利率低至4.5%。

可见,一些现金流紧张的房企因商业票据不受监管而选择高成本“冒险”。 但如此高昂的成本,势必会给公司带来沉重的负担,使财务状况雪上加霜。

说实话,我之前没有过多谈论过这个问题,但从最近一些房企透露的数据来看,商业票据对于开发商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。

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。 2018年一季度,上市房企有息负债(包括短期借款、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、长期借款、应付债券)同比增速为24%同年。 但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,这一数据直接下降至2.5%。

乍一看,有息负债的大幅减少表明房企正在逐步降低杠杆,逐步提高经营质量。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数据。

然而,还有一组数据经常被我们忽视,那就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。 虽然带息负债大幅减少,但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却大幅增加。

穆石计算了2020年末上市房企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规模。如果不知道规模,统计出来你会被吓死。 这个数据达到了惊人的3.54万亿!

要知道,2020年房地产年销售额只有16万亿,仅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就达到3.54万亿。

我们可以把这笔钱理解为房地产企业的“隐形债务”。 相当于2020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卖出16万亿元,这个隐形债务就是3.54万亿元。 再加上有息负债,这个债务规模可以吗?

商业汇票是承载上述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重要形式。

与银行借款、发行债券相比,房地产企业对商业票据等票据的依赖,实际上是一种“信用”行为。

通过挤压上游供应商资金,缓解自身资金周转压力。 而且,房地产公司与供应商的合作越有实力,供应商就越容易延期付款。

房地产企业推迟数月支付商业发票,实际上在行业内很正常。 有些项目早就完工了,但付款可能要一年甚至两年后才能支付。

工程款和材料款都需要供应商自己垫付,抑制了利润,而且付款周期也很长。

很多供应商收到收据后往往不敢表态。 毕竟他们考虑的是长期合作,所以不敢在公共渠道发声。

然而,当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时,兑现商业票据的优先级远低于金融机构,这意味着这些供应商债权人的权利并未得到充分保护。

目前,近60%的房地产企业使用商业发票进行物资采购、工程款支付等。商业发票支付贯穿房地产全产业链,包括招投标、开发建设、采购、设计、销售等各个环节。

这些企业往往是大型房地产企业,包括万科、绿地、保利、融创等,而且主要是上市房地产企业。

那么商务票为何如此受欢迎呢?

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
1、工艺简单、方便。

与银行贷款、发行债券、信托、资产管理等融资渠道相比,商业票据的优势在于流程简单便捷,无需办理备案、抵押、中介尽职等复杂手续,资金的使用非常灵活。

2、商业票据的“信用方式”本质上是一种变相融资,因为它不占用房地产企业在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,也不计入有息负债。 成为房地产企业降低净负债率和现金的短期债务。 比较的一个重要方法。

尤其是在当前三红线调控模式下,各大房企都争先恐后地“走绿色”。 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带息负债调整至应付账款、票据和其他应付款等非带息负债科目,从而减少表内带息负债。

因此,商业门票无疑成为各大上市房企的首选。

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一家领先的房地产公司。 去年有息负债达到8700亿元的峰值。 今年上半年,已降至5700亿元以上。 短短一年时间,就大幅下降了近3000亿元,完成了今年的“六月底前”。 有息债务降到“5字头,至少一根红线变绿”的目标得以实现,从而助力房企规模快速提升。

3、随着行业融资渠道收紧,商业票据成为各大房企的主要融资渠道。

由于应付账款和票据规模大幅增加,房地产企业债务规模不降反升。 从近期爆发的各大房企来看,均涉及商业票据融资。

在偿债压力加大、严格控制有息负债增速的背景下,房地产金融风险不容低估。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,国家正在对商业票据融资进行重拳出击。

穆石了解到,央行已将“三条红线”试点的房地产企业商业票据数据纳入监测范围,要求相关房地产企业每月报送商业票据数据。

目前,据了解,列入“三条红线”首批试点的12家房企分别是:碧桂园、恒大、绿地、融创、万科、中梁、华润、新城、华侨城、阳光城市、保利、中海。

如果将商业票据数据纳入“三条红线”中的带息债务指标计算中,未来房地产企业减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。

0
0
收藏0

最新文章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